米哚妥林与奎扎替尼在药效上有何比较
作者:药纷享医学部陶铭谦
浏览:100次
发布时间:2025-04-17
米哚妥林(Midostaurin)与奎扎替尼(Quizartinib)是两种用于治疗特定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靶向药物,它们在药效上各有特点,同时也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和疾病阶段。
米哚妥林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由诺华公司研发,于2017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Rydapt。它主要用于治疗FLT3突变阳性的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年患者,通常需要与标准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诱导治疗以及阿糖胞苷巩固化疗联合使用。米哚妥林能够抑制FLT3的活性,阻止FLT3受体的信号传导,对FLT3突变导致的骨髓细胞异常增殖具有控制和缓解作用,从而促进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凋亡。此外,米哚妥林还适用于治疗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包括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SM)、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伴相关血液肿瘤(SM-AHN)或肥大细胞白血病(MCL)的成年患者。
在临床试验中,米哚妥林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一项伴有FLT3突变的新诊断AML患者中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Ⅲ期PARIFY试验)结果显示,相比安慰剂组,米哚妥林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然而,米哚妥林在应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肺的毒性、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痔疮、便秘、腹痛、发热性中性粒细胞降低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适合持续用药。
奎扎替尼则是一种针对FLT3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由日本第一三共制药公司研发,于2023年7月20日获得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Vanflyta。它主要用于治疗FLT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阳性的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年患者。奎扎替尼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FLT3受体的活性,能够显著延缓甚至停止癌细胞的生长,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在临床研究中,奎扎替尼展现出了优异的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奎扎替尼治疗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提高,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降低。此外,奎扎替尼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即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被完全清除的比例,并延长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奎扎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实验室异常(如淋巴细胞减少、钾降低等)、腹泻、粘膜炎、恶心等,但大多数为轻度至中度,且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对症治疗得到缓解。
在药效比较上,米哚妥林作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其抑制范围相对较广,不仅针对FLT3突变,还对KIT、PDGFR-α/β等多种激酶有抑制作用。这使得米哚妥林在治疗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方面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而奎扎替尼则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FLT3抑制剂,其针对FLT3-ITD突变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在临床试验中,奎扎替尼在治疗FLT3-ITD阳性的AML患者中表现出了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完全缓解率。
总的来说,米哚妥林与奎扎替尼都是治疗特定类型AML的有效药物,但它们的药效特点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米哚妥林适用于FLT3突变阳性的新诊断AML患者以及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患者,而奎扎替尼则更专注于治疗FLT3-ITD突变阳性的新诊断AML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阶段以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资料:https://medlineplus.gov/druginfo/meds/a617033.html